90天後,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聖火將點亮大灣區。
灣區衆城,不僅是體育健兒的競技場,更是廣聚創新成果的「首秀場」與「展示窗」。
立足大灣區這片南中國創新濃度最高的土地,一個GDP超14.8萬億的「活力矩陣」已然成型——這裡集聚7.7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,孕育出9個超萬億元產業集群。
從深圳體育中心「開合屋蓋」與「變形座椅」上演空間魔法,到廣州賽場微納米級製冷塗層為志願者驿站披上清涼「降溫外衣」、自動駕駛穩穩擔當「擺渡人」……
當尖端技術深度嵌入賽事肌理,從賽場內到賽場外,一場關於高質量發展的「創新全運會」哨音已響——
四大賽道,大灣區11城火力全開,賽出別樣风采。
創新引擎賽道,四位「主力」領跑
在大灣區版圖上,廣深港、廣珠澳兩條科技創新走廊如「人」字般鋪展——
一撇一捺間,廣深港澳四位「創新主力」正沿著這條「黃金走廊」加速領跑。
廣州,智駕低空「雙飛人」——
當「十五運」的賽場人潮湧動時,小蒜智能導盲犬將化身「電子夥伴」為視障人士引路;華南腦控的腦機AI電動輪椅車將憑「意念」載行;酷庫智能的機器人咖啡機械臂將為觀衆調飲美味……
這些靈動的智能身影,恰是廣州智造厚積薄發的縮影。
小鵬汽車領銜新能源汽車,文遠知行、小馬智行加速未來出行落地,廣州瞄準萬億級產業集群衝刺「智車名城」;億航智能等超4200家低空經濟企業匯聚於此。
智駕車流織路網,無人機群拓空域,千年商都煥發「智造」新彩。
深圳,科創領跑「全能王」——
思博威視羽毛球 AI 相機將化身 「賽場鷹眼」 捕捉殺球高光時刻,具身風暴理療機器人將以 「妙手」 舒經活絡,邁步外骨骼將為下肢障礙者裝上「智能機械腿」……
這些即將亮相「十五運」賽場的科技,背後是深圳科創的硬核底氣。
從「80後」華為、「90後」比亞迪和騰訊,到「00後」大疆創新,深圳創新代代傳承。
2000平方公里集聚2.5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,密度全國第一;擁有全部31個製造業大類,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達42.3%,直指世界級創新高地。
香港,全球創新「超級聯系人」——
坐擁 5 所全球百強大學,香港錨定國際科創中心目標全速邁進;跨過深圳河,香港科研在深圳「結果」。
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現「深港半小時科研圈」,深圳園區匯聚65家香港科研機構與企業、1.5萬名科研人才,創新鏈與產業鏈跨河聯動。
澳門,琴澳合作「合夥人」——
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支點,澳門以制度破壁促科研跨境孵化。
橫琴集聚6681家澳資企業,科技研發與高端製造等產業加速集群。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為融合注入動能。
這裡既是 「跨境試驗田」,更是「協同增效器」,琴澳聯動默契升級。
當前,「深圳—香港—廣州」科技集群的創新指數連續5年居全球第二。
廣深港澳四位「主力」正沿著這條「人字形」黃金走廊,共同托舉著大灣區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速攀升。
實業中堅賽道,智造「三強」突圍
在實業賽道上,東莞、佛山、惠州「三強」憑借各自硬核「看家本領」,在智造領域強勢突圍。
東莞,智造「精密操盤手」——
作為全國最大移動通信終端基地之一,東莞在華為、OPPO、vivo三大手機巨頭帶動下,煉成智能移動終端「王牌」,智能手機90%零部件可在一小時通勤圈內配齊。
曾經的「世界工廠」上演「智」變飛躍,完成從「汗水製造」到「智慧創造」的轉身。
佛山,工業機器人「武術宗師」——
凱洋醫療的智能爬樓梯電動輪椅如「穩健向導」,輕松跨越台階溝壑;大洋醫療的無人駕駛電動輪椅似「聰明座駕」,自主規劃路線、靈巧避障讓行動更安心……
這些即將服務「十五運」賽場、充滿人文關懷的智能輔具,折射出佛山在製造業領域的深厚積澱。
作為中國最大工業機器人產區之一,廣東首條「機器人生產機器人」全自動產線在此高效運轉,庫卡科技園成全國最大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。
從「有家就有佛山造」到工業機器人「演武場」,佛山製造基因煥發新生。
惠州,能源「雙擎」發動機——
大亞灣石化區煉化一體化規模全國領先,乙烯等產能占廣東半壁江山,埃克森美孚等13家世界500強巨頭扎根。
這顆「灣區能源心髒」,在綠色石化與新能源賽道加速競跑,為大灣區注入綠色動能。
在廣東「製造業當家」的戰略引領下,佛莞惠「三兄弟」組成「灣區智造」核心力量,為推動大灣區製造業邁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注入動能。
如果說海洋是一片蘊藏無限可能的藍色疆域,那麼珠江口西岸的珠海與江門,便如同兩位揚著特色風帆航海夥伴,正攜手向深藍挺進。
珠海的創新,自帶「海天一色」的開闊格局。
「空天」展翅——依託中國航展與高校,航空航天、無人機產業直衝雲霄。「海洋」深潛——坐擁大灣區最大海洋面積與最長海岸線,智能海洋裝備激發科技能量。「陸上」根基扎实——集成電路等產業穩健發展。
以空天為翼、海洋為域、智造為基,珠海全速進發。
江門,僑鄉「雙碳」探路者——
僑鄉江門擁抱「雙碳」機遇,新能源裝備製造形成集群。中微子實驗室建成世界最大單體探測器主體,雙碳實驗室獲批粵港碳中和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奠定科研基礎,海信電子等企業推動智能家電升級。
江門的創新既根植製造業土壤,也依託僑胞全球視野,加速探索綠色智能發展新路。
當浪花激盪出智慧火花,珠海和江門「向海圖強」的最佳拍檔以同心之勢攜手破浪,為大灣區穩穩攥住通往海洋經濟的金鑰匙。
特色新秀賽道,雙「星」加速崛起
當深中通道激活珠江口兩岸勢能,當珠江口西岸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加速成型,中山與肇慶兩位新秀應聲而起:
一位迎來大橋經濟的黃金期,一位踩準新能源汽車的風口,雙雙借勢而上,在特色賽道上加速崛起。
中山,健康醫藥新銳之星——
深中通道貫通,中山創新昂首邁入「大橋時代」。
火炬開發區「光谷」藥谷」「智谷」「三谷」競秀,推動「大橋流量」變「產業留量」。
中山正以「小而美」「專而精」路徑,在灣區版圖上精準點亮健康之光。
肇慶,綠色製造「跨界」黑馬——
作為大灣區西進「橋頭堡」,肇慶主攻「兩新一電」(新能源汽車、新型儲能、電子信息)。
收獲小鵬汽車、寧德時代兩大龍頭持續「加注」,肇慶的城市新名片已然煥發「電力」光芒。
依託廣佛肇經濟圈承接資源,肇慶將「綠色」煉就核心競争力,演繹生態與製造的深度融合。
從健康醫藥到綠色製造,中山與肇慶如兩顆新星勾勒出特色鮮明的發展軌跡,為大灣區注入多元活力。
「十五運」的到來,是灣區城市群以「賽」營城的集結號,也是激發全域創新基因的發展加速器。
這場賽事丈量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速度,勾勒著未來城市的智慧輪廓。
這場 「創新全運會」 沒有終點,唯有更高目標。
大灣區11城各揚其長,構成大灣區創新「超級矩陣」,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奮力 「賽龍奪錦」,共繪灣區創新全景圖。
緊握創新接力棒,大灣區11城合力讓新質生產力的火炬越燃越旺,向著世界級灣區的未來全速奔跑。
策劃:林煥輝 趙楊
統籌:何山 曲廣寧 謝苗楓 趙越 吳志遠 靳延明 羅麗娟 黃舒旻 王勇幸
採寫/動圖製作:劉越亞
設計:文海燕 張雅
視頻製作:麥俊钰
視頻素材:朱洪波 錢文攀 鄧浩 黃政正 葉志文 陳少宏 盧子衡(部分素材來源:肇慶發布、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、極飛科技、小馬智行、文遠知行、小鵬汽車)
聯動:龔名揚 吳帆 盧舒曼 李霭瑩 劉亮 黃鶴林
版权及免责声明: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,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“英国富中传媒”,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。凡转载文章,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。版权事宜请联系:619378122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