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“荔枝使”,正在帮你实现“荔枝自由” | 见面


来源: 南方+   时间:2025-07-18 22:46:08





7月18日,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正式亮相,开始在全国上映;此前,电视剧《长安的荔枝》热播,人们知道了荔枝好吃,但保鲜不易。

荔枝,岭南佳果,向来是广东人的心头爱。

今年,广东荔枝大丰收,品种多样,色香味俱全,人们实现了真正的“荔枝自由”。

这背后,广东有一群真正的“荔枝使”。为了荔枝的保鲜锁味、口感爽脆、甜蜜爆汁,他们十年如一日,在实验室里,在田间地头,乐此不疲。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、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就是其中一员。

今年56岁的他,从少年时读到散文《荔枝蜜》,到大学时选果树学专业,再到从华农毕业后留校投入荔枝育种研究,大半辈子都与荔枝为伴。

“我和团队同事们培育了4个荔枝新品种,每个品种都像我的孩子。”他平日寡言,一说起荔枝却打开了话匣子,神采飞扬,俨然一位老父亲的模样。

最近,他和团队历时15年培育的新秀“仙桃荔”正式上市——形似蟠桃、大如鸡蛋,剔透的果肉从皮中钻出,咬一口,汁水便充盈唇齿;低温条件下,还能存上一个月。

荔枝基因图谱是怎么画出来的?如何培育荔枝新品种?今天,我们和胡桂兵“见面”。

广东荔枝种植占全国“半壁江山”

荔枝起源于中国,种植历史长达2000年,文化底蕴深厚。随着科技发展,荔枝品种越来越多,“妃子笑”也是上世纪80年代才发现的,和杜牧诗歌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中的“妃子笑”,完全是两码事。

南方+:你大半辈子都在与荔枝打交道。你喜欢吃荔枝吗?

胡桂兵:当然!1988年,我来到广东上大学,尝了颗妃子笑,那是第一次吃荔枝,感觉美味极了。以前我吃多少荔枝都不上火,一次吃两三斤,一年吃几十斤、上百斤,都没问题。现在年纪大了,就吃少一点了。

南方+:荔枝有很多品种,口味也大不相同。作为荔枝专家,你认为哪种荔枝好吃?

胡桂兵:鲜食荔枝,还是桂味、糯米糍最好。这两个品种也有缺点,桂味果太小,单个仅17克,核时大时小,成花需要较低温天气;糯米糍则是难成花、易落果、果易裂,不容易贮藏。

通过育种改良,现在的品种岭丰糯、井岗红糯,既继承了糯米糍的基因,好吃、有蜜香味,也克服了难成花、易裂果落果、不耐贮运的缺点,对整个产业发展都有非常好的作用。

胡桂兵(左二)在云浮市郁南县东坝镇指导荔枝大枝高接换种工作。

南方+:从吃到第一颗荔枝,37年来,你一直在研究荔枝,也见证了广东荔枝产业的变化。

胡桂兵:沧海桑田。我还记得,当时荔枝还相对少,全球种植只有约120万亩。上个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,荔枝产业开始大发展;现在,全国荔枝种植面积达800万亩,占全球的70%。其中广东占了“半壁江山”,约400万亩,且集中了大部分优质品种,比如糯米糍、桂味、白糖罂、冰荔、观音荔、岭丰糯、塘厦红。

南方+:有人说,古代的荔枝很多品种,经过不断地选择,现在也就只有几十种了。这种说法正确吗?

胡桂兵:其实恰恰相反。荔枝起源于中国,种植历史长达2000年,文化底蕴深厚。宋代蔡襄写的《荔枝谱》,记载的也就是几十种。荔枝受到驯化、变异,近代才越来越多品种,现在我们的资源就有600多种。

为人们所熟知的“妃子笑”,其实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一名老果农在东莞大朗发掘的单株,后经培育推广,才广泛种植。它和杜牧诗歌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中的“妃子笑”,完全是两码事。

可能实现全年“荔枝自由”

培育出不同成熟期的品种,把产区均匀分为早熟、中熟、晚熟产区,那么各产区的采收期错开了,整体生产期也就拉长了。当达到每月丰产稳产、周年供应时,荔枝就从时令鲜果变成四季佳果,奔向“荔枝自由”了。

南方+:三年多前,你带领团队以妃子笑为样本,在《Nature Genetics》发表文章破解荔枝基因密码,轰动一时。

胡桂兵:选择妃子笑,是因为它适应性强,南到海南陵水、北到四川泸州、东到福建宁德、西到云南西双版纳,都能种,很具样本代表性。我们选了72份重测序样品、花了13年,才完成这个里程碑式任务,这也是荔枝领域首次有论文在这么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。

南方+:有什么新发现?

胡桂兵:在这项研究中,我们解析了荔枝的基因图谱,破解其杂合度、基因数及基因排列等,同时解释了荔枝的演化路径,发现云南是荔枝也是早熟荔枝的起源中心、海南则是晚熟荔枝的起源中心,二者独立驯化,变异形成特早熟、中熟等其他品种。

胡桂兵(左三)在海南省农科院果树所实验室指导荔枝育种有关研究。

南方+:基因图谱能发挥什么作用?

胡桂兵:荔枝的性状表现由基因控制,比如果皮是绿色还是红色,都由基因决定。当我们找到控制该性状的基因,就能进行精准改良。

我们要培育早熟或晚熟品种的荔枝,以前需要等待数年后结了果才能判断,但现在我们找到了早熟、晚熟的基因标记,实现在苗期通过叶片鉴定,就能知道该品种的“命运”——是早熟还是晚熟,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。

我们还发现,荔枝果肉中存在控制颜色的基因——花青苷,有抗氧化功效,但不表达,原因暂不明。我们正在推进相关研究,希望能让不活跃的基因“跳起舞来”,如果成功,到时就有红肉荔枝了。

南方+:电视剧《长安的荔枝》大火,荔枝保鲜问题引发热议。时至今天,这个问题解决了吗?

胡桂兵:这是个千年难题,想让荔枝保鲜得像苹果、柑橘一样,目前来说仍很困难。

南方+:为什么?

胡桂兵:这主要由荔枝的品种特性所决定。高温环境下,荔枝中的多酚氧化酶活跃,与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结合,发生酶促反应,即我们常说的褐变。荔枝的成熟季集中在5至7月,正是一年最高温,更加难以长时间保鲜。

这些年,我们国家不断完善冷链设施,推出田头小站、移动冷库等,但荔枝产量实在太大了,绝大多数果园做不到全程冷链储运。

南方+:低温冻眠技术有用吗?

胡桂兵:这项技术本身具有突破性,能保持约80%的鲜食口感,但适用场景并不普遍。广东每年产出100多万吨荔枝,6月甚至每天有4至5万吨上市,那得多大的冷库才能把这么多荔枝冻起来呢?压力是非常大的。

胡桂兵(右一)在福建漳浦品鉴荔枝新品种“巨美人”。

南方+:那还有望实现“荔枝自由”吗?

胡桂兵:有希望,要靠育种来实现。

南方+:具体怎么实现?

胡桂兵:荔枝采收期集中在两三个月内,是产业一大痛点。通过育种,我们能培育出不同成熟期的品种,把各地产区均匀分为早熟、中熟、晚熟产区,那么各产区的采收期错开了,整体生产期也就拉长了,销售压力便大大减少。当达到每月丰产稳产、周年供应时,荔枝就从时令鲜果变成四季佳果,奔向“荔枝自由”了。

我们留意到,今年春节期间,种植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妃子笑,就成功上市了。

荔枝新品种是自己的“孩子”

仙桃荔通过高接换种引入茂名后,今年2500株果树中有2000株挂果,产量高达6万斤。山还是那个山,地还是那个地,树还是那个树,但品种变了,经济效益增加5到10倍。

南方+:荔枝育种,具体怎么育?

胡桂兵:传统的培育方式是实生选种,即直接用荔枝种子播种育苗,再从中筛选较好的品种。可以简单理解为,人们将吃剩的荔枝核播种到地下,通过自然变异长出新品种。但这种方式是“靠天吃饭”,果实品质如同开盲盒,难以把控。

2019年,在我的老师刘成明教授带领下,我们花了20年时间选出的特晚熟品种“马贵荔”与特早熟品种“三月红”,成功杂交出“红巨人”。这意味着,我们实现了为新品种人为选择“父母”,进行杂交育种。今年上市的仙桃荔也是这样来的。

南方+:仙桃荔是培育的最新品种,据说前后也花了足足15年。

胡桂兵:是的,我们从2008年开始,以海南的“紫娘喜”为母本——它个头很大、俗称“荔枝王”,与作为父本的“无核荔”进行杂交。约5年后,第36号单株脱颖而出,也就是仙桃荔。

为仙桃荔申请并拿到了品种权,也花了好几年时间。我们将采用区域授权的方式,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推广种植。这跟谈对象一样,要看你家里有没有果园、你是否了解荔枝、有无荔枝管理经验等,条件合适才能“入围”。


仙桃荔。

南方+:为何这样做?今年仙桃荔刚上市,价格也不便宜。

胡桂兵:过去,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,一窝蜂地种植走俏品种的现象并不少见,导致市场供需失衡。现在有了品种权,我们就能科学规划种植规模,促进荔枝产业良性发展。

对于仙桃荔,我们还要改进,计划10年内最多发展5万亩,做到一年产值10亿元,并将单价降到一斤20元以下,让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。

南方+:您和荔枝打了半辈子交道,值吗?

胡桂兵:不能小看“一粒种子”的力量,育种对于荔枝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,值得我们去努力。仙桃荔通过高接换种引入茂名后,今年2500株果树中有2000株挂果,产量高达6万斤。山还是那个山,地还是那个地,树还是那个树,但品种变了,经济效益增加5到10倍。

南方+:假如荔枝有“身份”,它会是您身边的哪个人?仙桃荔是否最特别?

胡桂兵:每颗荔枝都是我的孩子。从育种到栽培,就像抚养子女一样,既要悉心呵护,也要助其成长成才。

仙桃荔算是其中的“尖子少年”吧,大概14岁,正值大好青春年华——品质出众、潜力无限,但仍在成长阶段,还需努力。

荔枝育种是个漫长的过程,搞科研嘛,肯定要坐“冷板凳”。但每次研究出一个新品种,那种幸福感难以言喻,只觉着这辈子没白来,这是我们农业科研人最大的满足。

采写:南方+记者 吴少敏 姚昱旸

摄影:南方+记者 许舒智 张梓望

剪辑:南方+记者 张梓望 李秀婷

图片:南方+记者 张冠军 孙俊杰  陈欣欣 魏钰 

设计:谭唯 潘洁 吴颖岚

策划:王溪勇王海军

 

  版权及免责声明: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,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“英国富中传媒”,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。凡转载文章,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。版权事宜请联系:619378122@qq.com。

今日要闻

他是“荔枝使”,正在帮你实现“荔枝自由” | 见面 他是“荔枝使”,正在帮你实现“荔枝自由” | 见面

热点新闻

热点舆情



版权所有:英国富中传媒